黄来兴: 另一种汽车梦

2015-11-10 23:02
195

《杭州日报》记者   齐航

坐在记者面前的黄来兴侃侃而谈,讲到兴奋处双眼会笑得眯成一条线。你会惊叹于他的记忆力,通过他的回忆和描述,一幅微缩版的市场化改革图景跃然于眼前,那是他的奋斗史,也是一家脱胎于社队企业的集团公司的成长史。

你甚至会忘了这位亚太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亚太机电)的掌舵者,已经70岁了。他依然会在每天早晨7点多,就出现在公司办公室里,几十年如一日。他将一家挣扎求存的社队企业带出亏损泥潭,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逐步发展成为国内自主研发整套汽车制动系统的领军企业,并率先登陆资本市场。

从实现汽车制动器国产化的等效替代,到率先攻克“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自主研发难关,到推动汽车系统集成的电子化、智能化升级,再到前瞻布局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领域,黄来兴说亚太机电会一直专注于为整车配套服务的主业,也会根据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应时而变。

黄来兴用他的创业故事,诠释着另一种汽车梦。

一盆冷水   浇不灭创业斗志

黄来兴说他是伴随着一种“饥饿感”长大的。缺粮食,缺物资,缺学习的机会,弥漫在当时乡村社会之中,也弥漫在这个萧山农村娃长大的年岁里。彼时的黄来兴并没有想到,他的人生会与汽车制动器如此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初中毕业后,黄来兴上过一年半的财贸干校,在社队林场做过会计,之后进入杭州市萧山石岩公社农机厂工作,这是一个在计划经济夹缝中生长的农村社队企业。而在一个计划几乎包揽一切的时代下,社队企业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

“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那时企业最大的困扰是拿不到生产的原材料,大多数原材料都是按照计划配给国营工厂。”黄来兴回忆说。而他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采购原材料,他为此经常跑上海。在这个当时的计划经济重镇,从国营工厂买回“铁花花”,其实就是用剩下的边角料,来作为农机厂生产的原材料。

在上海旅馆的大通铺里,那时经常聚集着和黄来兴干着类似工作的采购人员,这也成了一个非正式的信息交换场所。正是在这样的机缘下,1976年的一天,黄来兴经人介绍结识了上海第二汽车底盘厂的一位工程师,并获知对方想要外包加工一批特殊规格的汽车制动器。黄来兴如获至宝,把这个消息带回了萧山。农机厂随即延聘上海第二汽车底盘厂的工程师做“星期日工程师”,协助进行汽车制动器的研制。

黄来兴和同事们从小小的制动泵做起,花了近三年时间,终于在1979年生产出了第一台汽车制动器。也正是在这一年,农机厂将制动器业务分离出来,成立了石岩制动器厂,也就是亚太机电的前身。

但有产品不等于有钱赚。毋庸讳言,彼时的石岩制动器厂还只是一个出身草根、基础薄弱的社队企业,企业员工大多是原先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缺乏市场经验,企业第一年就亏损28万元。

解铃还须系铃人。就在企业深陷困局之时,黄来兴临危受命,接任厂长。不了解市场?那就多跑市场。产品找不到销路?那就去开拓市场。黄来兴扭转困境没什么诀窍,就是带头跑市场,搞调查。然后根据调查得来的市场需求,大刀阔斧地调整产品结构,停止生产滞销品,重点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把这些适销对路的产品推荐给潜在客户。

为了开拓市场,黄来兴经常带着员工东奔西跑,去各地的汽车展销会上寻找机会。上世纪80年代初,计划经济的坚冰虽已开始消融,但展销会参会者仍然是按计划区别对待的,中央直属国企和地方国企才有资格进场展销,而乡镇企业作为“会外代表”只能在外边摆摊。

在一场山东胶南举办的汽车展销会上,黄来兴与同样处在创业早期的鲁冠球相邻。正当他们卖力推销各自产品时,有人从楼上泼下一盆冷水,在冷冽冬日把他们浇了个刺骨寒。当时情景和感受黄来兴至今难忘,以至于日后遇见鲁冠球时忆及此事,两人都感慨万千,感叹创业维艰。

但一盆冷水,浇不灭黄来兴的热情。那团创业之火已经引燃,火势渐旺。

一次突破   打破外资ABS一统天下格局

“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黄来兴笃信这一点。当记者让黄来兴自己回溯亚太机电何以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社队企业,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时,他谦逊地归因于一个好时代。要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小轿车还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争议的交通工具,要不要发展这一产业,各方一度争论不休。而如今,你甚至都会觉得这样的争论滑稽可笑,小轿车早已驶入千家万户。

“1979年全国的汽车产量才50万辆,现在已经超过2000万辆,高速增长的汽车产业,为我们提供了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黄来兴说。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三大三小”被确立为我国大力发展轿车工业的主要战略,指定一汽、东风、上汽三大轿车基地和北京吉普、天津夏利、广州标致为“种子选手”,引进国外合资品牌车型,用市场换技术。出于对国内企业的保护,当时政策力推本土零部件企业对外资品牌的国产化等效替代。

但这殊为不易。就拿汽车制动器来说,当时国内企业相比德日等外资供应商的差距是全方位,在生产工艺、材料、标准化程度上都需要追赶。为了实现对外资品牌制动器的等效替代,黄来兴和他的同事花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打入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等合资品牌的供应链体系。

“市场竞争很残酷,真正的关键技术你是买不来的。”黄来兴坦言。亚太机电自主研发的ABS(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即是典型一例。十多年前汽车ABS还是属于机电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高科技产品,发达国家对ABS技术实行高度垄断与封锁,既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又不进行技术转让。

1999年亚太机电要上这个项目之前,跑了不少政府部门、科研部门,得到了几乎相同的回答:市场很大,难度很大,风险不小。黄来兴一位曾任博世广州公司行政总监的朋友获悉亚太要搞ABS,甚至从香港打来电话,劝黄来兴不要搞。

而在黄来兴看来,彼时的亚太机电,已有近30年传统汽车制动系统生产技术积累,有与国内大多数主机厂良好的配套关系,有条件奋力一搏。但事实证明,黄来兴友人的担忧并非多余,在研发ABS的过程中,庞大的资本投入,难解的技术问题、自制检测及生产设备的艰辛、屡败屡试的匹配路试、事关行车安全的责任压力,不断向黄来兴和他的同事袭来。

从1999年立项,到2004年实现量产,亚太机电ABS的产业化之路走了整整五年,企业投资近2亿元,真正用于研发的费用真金白银投入就达到5000多万元。此前全国投入ABS产业化研发的企业不下百家,而亚太机电成了第一家实现液压ABS系统产业化的国内企业,打破了同类产品由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格局。

一个梦想   剑指国际一流汽车配套服务商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现任雷诺-日产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曾分析认为,中国引狼入室是对的,但是绝对不能到此为止,应该是以狼为师,以狼为师也不应该完,应该是与狼共舞,与狼共舞也没有结束,最后应该是化虎胜狼。

整车制造的赶超,离不开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在黄来兴看来,亚太机电目前汽车制动器的制造水平,已经不输于同类外资品牌。公司已涵盖了10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的汽车基础制动系统、汽车电子辅助制动系统、汽车新材料应用制动部件产品,可以为各类轿车、轻微型汽车、中重型载货车、大中型客车等车型提供系统化和模块化配套,产量、规模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茅。

在此基础上,黄来兴希望推动公司产品向更智能化、互联网化、低碳化的方向升级。

比如亚太机电自主研发的ESC(汽车电子操纵稳定系统)已经在进行道路试验,即将小批量装车。ESC可以说是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的基础性技术,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汽车标配,而国内的装配率也在不断上升。国内车企主要从博世、天合、德尔福等外资品牌采购,如果顺利实现量产,亚太机电同样有望打破外资品牌垄断,增添新的利润增长点。

除了不间断的技术产品创新,黄来兴更力图通过战略性投资,来实现对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今年以来,亚太机已电相继投资前向启创、钛马信息这两家智能驾驶、车联网领域的新兴科技型企业,并共同设立合资公司,作为今后智能驾驶集成产品的研发平台及一级供应商,合作研发由环境感知的ADAS系统、主动安全控制系统、移动互联网平台集成化的产品。

而更具颠覆性的,也许是亚太机电悄然推进的轮毂电机项目。现在路面上在跑的电动汽车,无论是锂电池、氢燃料电池,还是混合动力,事实上都是靠一个车身里的核心电机驱动的。而轮毂电机的颠覆意义在于,它可以节省大量传动部件,减轻车身重量,提高整车空间利用率,大大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单个轮胎可以独立驱动,通过左右轮的不同转速、车辆甚至可以原地转,90度水平移动,大大提高驾驶简易程度。一旦轮毂电机技术实现突破并产业化,它有可能让现有的电动汽车成为过渡性产品。

“我们已经投资了斯洛文尼亚轮毂电机技术公司Elaphe,双方约定将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目标是实现轮毂电机的本土化生产。”黄来兴告诉记者。Elaphe公司2003年就已开始研究轮毂电机技术,在轮毂电机的电控、生产测试设备及集成运用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目前亚太机电和Elaphe在中国合资建厂的计划已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之中,谈及这一项目的未来前景,黄来兴无比期待。

从生产机械制动器起步,到如今发力汽车电子产品,布局轮毂电机,亚太机电其实一直都在应时而变。“但专注围绕汽车产业链服务配套的战略不会变。”黄来兴说。

这是属于一位70岁企业家的,另一种汽车梦。